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材料之七

  • 发布日期: 2017-01-13
  • 阅读次数:
  • 字号:[ ]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绿色生态通州
 
九三学社通州区委员会
 
 
当前,城市“水”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一是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暴雨洪水频发、洪峰洪量加大等风险。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二是水资源污染严重。从通州区各断面变化趋势来看,英雄大桥断面(九圩港)、川港镇北桥断面(通启运河)、四安北桥断面(兴石河)、十总竖河口断面(十总竖河)水质有所改善,平潮大桥断面(通扬运河)、金沙大桥断面(运盐河)水质有所下降。总体来看,通州区北部区域河流水环境质量好于南部区域。三是系统功能整体退化。城市化和各项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不透水面增加,河道水体破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中断,极大改变了径流汇流等水文条件。此外,我区水生态系统中很多营养物质来自人为因素,如城市污水排放、固废堆积、暴雨雨水汇入等,如果分解不足,则使我区水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过剩、水量变化不定、水体环境恶化。针对日益严重的“水”问题,我们认为通州必须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加绿色、生态、宜居。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国务院201510月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政府同年12月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得到有效削减。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转折,通州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克服面临的巨大困难,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 .实施规划引领、鼓励社会参与。近年来,我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已逐步实施铺设雨污分流管道、开展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等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工作思路,但是总体上还未形成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路径。建设海绵城市,规划引领尤为重要。一是在城市规划中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实现多层次水循环,强化和优化排水系统。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和释放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三是调动社会积极性,在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规划建设中,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 .加强财政支持、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通过现有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积极引导海绵城市建设,加大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在财政规划和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采取财政补贴、设置专项资金等形式鼓励海绵城市建设中先进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促进产业化发展;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采取明晰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加速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通过示范工程建设与后期严密调研,加快海绵城市技术体系的完善。
3 .因地制宜、统筹有序建设。一是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通州区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以新城区为主,老城区为辅,对待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避免盲目翻挖,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进行。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二是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内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方式,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扩大透水铺装使用范围,大力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达标建设,消除城市易涝点,实施雨污分流,控制雨水污染。综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涝等要求,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三是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四是建立设施维护长效机制。针对设施后期维护的问题,通州区可建立雨洪流量数据监控系统,对雨洪流量数据实施动态监控和分析,及时客观了解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资源收集的合理性,便于后期运营过程中及时改正与纠正。对于公共项目类低影响开发设施,按照职责分工,由各相关部门负责设施维护;对于社会投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由所有者负责维护管理。落实维护责任,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督促维护管理部门做好日常维护和雨季前设施的检修维护。
4 .加快海绵型设施装备建设。一是绿色屋顶建设。通州区的气候条件及屋顶构造的特殊性决定着可以在屋顶种植绿色植物。二是透水铺装建设。透水铺装可以有效的削减径流流量,使雨水迅速的入渗,减少洪涝灾害的风险;使得水资源得到有效的补充,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使路面无积水或有少量积水,从而增强道路的安全性能,保证行人和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透水铺装的较大孔隙不仅可以吸收噪音,还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使得路面温度得到有效的降低,延长道路的寿命。
  • 各地政协网站
  • 区县政协网
  • 站本地热门
  • 网站精选网站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