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委员大会发言材料之五
关于大力发展我区电子商务的建议
通州区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每年以20%到30%的速度增长。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2.7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约为2.3万亿元,这个数字已经接近社会零售总额的9%。电子商务正在对传统产业产生重大影响。通州必须顺应这一发展新趋势,依托优势产业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通州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去年的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我们认为通州的电子商务应用仍然处于学习借鉴的起步阶段,电商氛围不浓,应用水平不高,大部分电商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传统企业尤其是品牌企业参与度低,政府在引导和规范发展上用力还不够。具体有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对电子商务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受调查的企业中,只有20%的企业认为会向着电子商务渠道拓展,71%的企业认为仍然会沿用传统营销渠道。
(二)电子商务产业链要素不全。
本地电子商务企业绝大多数是网商, 79%的企业是3年内成立的。本地最大的优势是地处货源地,最大的劣势是缺少人才和服务商资源,尤其是中高级运营人才和优质的服务商资源。
(三)企业偏重即时利益和短期效益。
企业电商应用水平不高,电子商务的核心业务、关键服务难以有效获取。目前电子商务并没有给大多数企业带来明显的绩效变化。实施电子商务中高达64 %的企业表示,电子商务没有带来明显的“赚钱”效应。多数企业拓展电子商务的意愿不强烈。
(四)政府引导与扶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69%
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对电子商务人才进行开发与培训、规范和完善公平公正的商务环境;13%的企业希望政府净化网络环境;18%的企业希望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在开办费用上加以扶持等等。
二、对通州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鉴于通州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层级和水平,在推进通州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建议采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的发展策略,通过整合1-2个优势产业,设定3-5年中期目标,划分2-3个具体步骤,集聚市场、企业、政府三种资源,加快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引导通州电子商务由形成期转入成长期,最终迈向成熟期。
(一)建议迅速作出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的战略部署。
我们建议把电子商务作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布局规划,是基于以下三点认识:其一,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85后为代表的互联网熏陶的一代已开始逐步占据消费的主流,互联网经济对消费的影响已呈不可逆转的趋势。其二,实践已经证明,电子商务是两化融合的最佳探索,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过去10年互联网更多的是影响消费,而未来10年影响更多的必将是产业。其三,漠视电子商务将给传统产业埋下巨大隐忧。这一两年服装行业上演的“关店潮”告诉我们,对电子商务采取“鸵鸟政策”一定会受到惩罚。
从2012年开始,我国服装行业普遍出现资金紧张、利润下滑、经销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美特斯邦威、波司登等主流品牌大量关店,361度、安踏、李宁等知名国内运动品牌2013年上半年就累计关店2249家,这种情况延续至2014年。这标志着互联网背景下服装行业传统商业模式面临重大挑战。我们如不及时采用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新的商业模式,这一幕离我们家纺行业也就不远了。
战略的重要在于它的预见性。2013年9月,浙江正式推行“电商换市”战略,
构建行销全球的浙货网络销售体系是“电商换市”的核心内容。
浙江在发展战略上的领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早期的“专业市场战略”带动浙江民营经济大发展,到后来的“品牌战略”推动传统产业的第一次转型升级。现在又大力推动“电商换市”战略,在电子商务发展上已经一马当先,把位处第二方阵的广东、上海、江苏甩出至少两个身位。浙江的实践告诉我们:关注战略才能看清未来,而要赢得未来还必须早起床,早上路。现在南通各个县市区都在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力度,海门、崇川、港闸等县市区都在推动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
我们建议,通州区应该把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上升到战略层面,早研究、早决策、早布局、早行动,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力争在发展电子商务等新经济、新业态上下先手棋,做排头兵。
(二)建议结合优势产业,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集聚区。
从周边尤其是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看,政府在引导形成期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政策选择,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充分整合当地的优势产业资源,二是着力培育互联网人才团队,三是建立与电商园区等硬件环境形成配套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要对通州优势产业资源进行梳理,选准扶持发展的突破口。产业选择的重要性,在于能否有效解决电子商务最为关键的基础条件:货源。需要综合评估几个要素,包括:就近、特有、规模、成本、技术等要件和优势。以此为标准,我们建议优先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第一是家纺产业,第二是服装产业。选择家纺产业是基于通州处于全球最大的家纺产业带,产量接近全国的半壁江山,无论是规模、成本还是技术均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加上家纺产品自身标准化程度高,非常适合开展电子商务。选择服装产业是基于通州雄厚的服装加工基础,过去因为不重视品牌建设,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机遇,在服装产业链中长期处于末端地位。但通州服装行业的整体规模、能力、管理和员工素质等积累很深,若能有效运用电子商务手段,打通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完全有机会重新占据产业链的中高端。
政府在优先扶持家纺产业、服装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也应当鼓励市场和企业依托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电子商务。比如区域特色明显的红木家具和红木工艺制品,以西亭脆饼、石港乳腐、景瑞蔬菜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等。更富有想象力的选择是支持市场和企业依托建筑、钢结构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基于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效率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在排序上应首先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支持家纺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启动服装产业的电子商务工程,同时通过政策引领,鼓励其他特色优势产业板块,探索发展区域性电子商务基地。
(三)建议分应用示范、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个阶段是应用示范阶段(1-2年)。借鉴义乌等地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我们要循序做成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营造氛围。通过传播电商思想,深植电商思维,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多个层面形成发展电子商务的共识。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请进来宣讲。把国内电子商务的各路精英邀请到通州来,把先进的经验、成果和理念传进来。二是走出去感受。组织机关和企业负责人到电商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把启发、感受和思路带回来。三是有计划的造势。充分利用区内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加快电子商务思想的传播和渗透,还要在政府层面组织座谈、研讨、论坛等活动,机会成熟时建议在全市率先召开一次发展电子商务的推进大会,以增强全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决心和信心。第二件事是主动孵化。通过设立1-2个电子商务孵化园区(基地),招引一批处在创业阶段的电商企业,为他们提供收费低廉的办公空间和基础设施,并配套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电商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帮助创业企业快速成长。这一阶段还要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实用人才短缺和与第三方平台的资源对接问题,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和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予以解决。第三件事是形成示范。在引导孵化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在本地网商、服务商和转型发展的品牌企业电商中发掘和培育一批典型,通过政府政策奖励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多种方式予以重点扶持,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凸显赚钱效应,加快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第二个阶段是重点突破阶段(3-5年)。当第一阶段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之时,就是政府着手实施重点突破之日。建议以政策扶持为先导,集聚政府、市场、企业三方面的优势,整合区内区外电子商务产业链资源,循序规划和建设2-3个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家纺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在布局上可以形成差异化共生发展格局,可以分别以网上零售为主、网货批发为主、跨境电商为主的不同业态类别,也可以是混合业态的有序竞争发展形式。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基本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为吸引更多的区内外优质网商集聚,要重点配置包括分销、代运营、金融、物流、咨询服务、人才招聘和培训等一批优质服务商入园,并以竞争方式招募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的专业园区运营商负责园区运营。本阶段目标是建立起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家纺电子商务集聚区,与各大电商平台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巩固并提升南通家纺在行业内的领袖地位,为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依据家纺电子商务的培育经验,着手在服装产业进行推广复制,全面启动服装行业电子商务计划。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推进阶段(5年以后)。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资源共享”的原则,以
建设更高水平的专业化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为目标。由家纺、服装产业影响辐射到其他优势产业,由商贸流通领域影响辐射到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其他领域。基本形成以家纺产业为核心、以服装产业为呼应、以其他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一主、一副、多点”的区域性电子商务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