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 2013-07-25
  • 阅读次数:
  • 字号:[ ]

   

最近,区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政协委员们认为,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我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今年区政府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但同时,我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全区上下和社会各界增进对教育现代化这项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
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经过合格学校建设、教育现代化创建,至2012年底,全区规划定点的65所学校共有学生计算机7494台,教师计算机3068台,多媒体白板903套,校园网34个,校园安全防护系统58个。全区建成与各学校宽带连接的教育城域网。
   2. 信息化应用已经起步。 目前城域网中心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的服务有:门户网站群服务、办公自动化平台、教育社区、教务管理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等。城域网中心引进220万册电子图书,每年有1400多种电子期刊、同方思科及上海鑫剑多媒体学科资源库供区域内学校免费使用。装备室和教研室合作,完成了“高中生假期自主学习作业讲评”315节课的视频资源拍摄制作,视频资源通过通州电视台和教育视频网站同步播出,仅网站统计,单科最高点击率达3037次,暑期的总点击量超过30万次。今年将继续拍摄100多集作业讲评视频。
3. 信息化研究工作扎实推进。 “十二五”以来,以电子白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应运而生。2012年,我区申报并获南通市批准了五个电教规划课题,这些课题目前已经全部开题。
二、我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中央、省、市均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协调、领导机构,并设立教育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区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目前还不健全。
2.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尚未明确。 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我区因为南通市“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正处广泛征求意见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还尚未明确。
3. 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尚嫌不足。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安全防护系统等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未能全部到位,学校计算机数量、多媒体教室数量均未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数字探究实验室、校园一卡通等系统还是空白。二是应用服务不成体系。应用服务虽具备一定基础,但各应用系统相互独立,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数据交互接口,需进一步整合和补充。三是数字化资源需进一步丰富。目前资源类型以教师备课资源为主,学生学习型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4. 信息化应用研究工作尚需深化。 在微格教室、智慧教室、云计算、数字探究实验室等新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尚未起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研究不足。
三、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1. 建立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 成立由教育局牵头,发改、经信、财政、公安、科技、人社、广电、通信管理等部门组成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协调小组,在区教育局设立教育信息化办公室,落实校级领导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建立从公用经费中列支运营维护保障经费的机制,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育局年度工作计划及政府教育督导内容,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考核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2. 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迅速制定出台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全区教育信息化应用,避免重复建设,为今后几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明确目标。
3. 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 参照“评价标准”,统一规划区级、校级应用。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本地资源建设,有计划地引进优质商业教育资源,搭建好区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现有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扩充和完善功能,构建“教育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内部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校园教育信息环境,实现数字资源班班通。整合和有序开放学校信息资源,拓展各类终端的建设,满足个性化、自主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实现学习空间人人通。
4. 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率。 建立信息化装备维护外包制度,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集中精力做好日常管理,提高维护质量。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素材,强化各学科整合,提高课件制作和利用质效。将信息化装备使用质效纳入学校绩效考评指标,从制度层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
5. 提升教师信息化知识素养 制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考核制度。建设数字化培训、教研服务平台,建立跨学校的教师集体备课、网络合作机制,满足教师终身学习需求。构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推动“智慧教室”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网络应用能力,促使学习方式转变。
  • 各地政协网站
  • 区县政协网
  • 站本地热门
  • 网站精选网站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