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论坛材料之五
人本为先 宜居为要 管理为重
有序推进通州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
区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
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从根本上讲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创优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值得我们深思和谋虑。
一、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区围绕南通东部新城建设,通过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注重城市建设管理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使城市规划进一步科学、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区建设管理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规划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我区创新规划理念,建立了与城市建设相匹配的规划管理服务体系。为提升城东新区城市品质,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实施了以“水·韵·通州”为主题,以南山湖公园为生态景观核心,综合布局商业中心、商务中心、体育中心、综合医院等设施的城东新区城市设计;实施了城东新区道路红线内、道路两侧、河道两侧公共绿地等景观设计;实施了城东新区城市色彩详细规划设计,确定了“水墨暖彩”的城市色彩基调;修编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土地使用性质和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各项控制指标,开展了城市给排水、人防、消防、抗震防灾、绿地系统、市容环卫、燃气、电力、通信等各类专项规划,为城东新区深入开发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一是新区建设逐步完善。
城东新区“五横四纵”主次干道、20座桥梁、8条支路以及银河新区“四横三纵”主干道路网全面建成;
城市展览馆、
市民中心、体育中心已竣工开始使用;占地52万平方米的南山湖公园基本建成;城东新区12条道路、银河新区7条道路及太山河、五号横河等景观绿化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城东新区城市综合体项目落地。二是老城畅通成效明显。
完成了老城区人民路、老通掘公路、大庆路、横河南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和五一桥、翠园桥新建工程,实施了江海明珠转盘等6个转盘改造,完成了城区市政道路常规维修和区间道路整治改造任务;新增了一批城区市政道路信号灯,对城区45座桥梁进行了检测,
设立新建道路标志牌224块及72套立杆式停车泊位标志;新建停车场
8000平方米
,增划路边停车位1500个,新建公交站台40座。交通路改造、五一路南延、新通掘公路改造等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3.
城市综合品位不断提升。
一是水系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了城区运盐河等城区河道水景观规划设计,新建了污水提升泵站和城区配套雨污管网工程;结合老小区改造工程,实施老小区进行内部雨污水管网改造;清掏疏通城区雨、污水管网,保证了城区排水畅通;新建了金沙横河闸站等四座闸站,实施了一号横河等5条城区河道的疏浚整治工程,美化了河道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二是绿化亮化提档升级。高标准实施了人民公园改扩建、中心横河景观带、翠园绿地等大型公园绿地工程,实施了城区五一路、碧华东路等城区节点绿化工程;完成了平海公路、金通二大道、机场路等大交通绿化提升工程。先后实施了南山寺、世纪大道等78处路桥、楼宇景观照明提升工程,实施了交通干线路灯新建改造任务。三是老小区改造有序展开。累计投入近9100万元,对金沙镇、高新区51个老小区(组团)进行整治。
4.
城市环境状况不断改善。
一是居住环境更为优化。大力实施物业管理中心下移,连续多年将老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实事工程强势推进。大力实施城区公园绿地和河道景观建设建立,保洁机制。新建城区闸站,加强水体置换,推进河道生态整治和城区雨污分流,城区水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城区水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生活质量更为改善。大力推进安居保障、小区改造、西气东输、
区域供水、村庄整治等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供水一体化工程和城乡供水扩面工程,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
三是市民出行更为便捷。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老城畅通”工程,改造提升了南山路、北山巷等背街后巷,新建了五一桥、翠园桥,新建停车场、扩建停车位,实施新金路建设路、江海明珠转盘等6处城区转盘改造工程,城区城区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5.
健康发展局面基本形成。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通州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领导重视、保障有力的组织体系,城市建设工作一改过去由建设系统唱“独角戏”变为社会共建,“大城建”的氛围日趋浓厚。当前,通州城市的框架已经拉开,尤其是城东新区的建设,扩大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二、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用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来审视,存在速度虽快质量不够高,规模虽大效益不够好等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在城市规划上,
虽然规划体系基本健全,但由于对特色研究不足,城市规划在出特色、求精品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规划实施方面,存在监管不够,监督不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好的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好的理念在执行中走样,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2.
在城市建设上,
虽然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正在推进,但功能配套、满足要求还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区积极努力拓展城市空间,导致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市政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综合功能总体上还不强。部分城区背街小巷断头路尚未彻底解决;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遇暴雨时易内渍;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功能性、生态型设施建设因受资金瓶颈制约,仍然是薄弱环节。
3.
在城市管理上,
虽然通过努力,使城区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难度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乱搭乱盖、乱牵乱挂,隐患突出。一方面少数市场有相当部分是由乱搭乱盖组成,旧的被拆除,新的又出现。另一方面供电、电信部门的线路不符合安全标准,到处可见乱拉线、乱接线现象,容易引发火灾及其他安全事故。二是占道经营、门店外延,造成道路拥挤,妨碍交通。三是乱贴乱画,治标没有治本,“牛皮癣”、小广告仍时有出现。四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不够健全。立法空白或法规不配套,处罚时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五是城市管理的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仍有一些执法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法规,工作责任心不强,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稍有不慎易发生纠纷,甚至酿成恶性事件。
三、建议和对策
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产业为支撑、创新为动力、民生为根本,科学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发展重点中心镇,整合提升一般镇,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社区,更加注重完善城镇功能,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形象,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任何城市建设管理都离不开市民的参与。一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让城市建设管理深入人心。二要立足社区,利用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寓常识性、趣味性、生活性于一体的文明市民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意识,要积极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己”并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三要抓好学校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参与城市管理意识。四要加强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职工的宣传。应扩大公益广告宣传氛围,利用车站、码头、社区宣传栏等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市民文明素质整体的提高。
2.
加大投入力度,有序改造街巷道路。
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对老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的力度,但由于资金有限,仍有部分老小区和背街小巷没有进行改造。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变老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要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分步实施原则,力求用最少的投资对小街小巷进行最实用的改造,尽可能减少重复挖掘、重复建设。要加大日常管理力度,注意解决灯不亮,路不畅的问题,确保市民出行方便、安全。建议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增加小街小巷的环卫保洁力量,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问题,严格按法规实施管理。
3.
加大整治力度,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实现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地由城市向乡村让渡利益,而是创造条件,空间一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布局,公共服务一体统筹,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增强农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要下大力将城市出入口及其他显要部位规划、建设、管理好,展示城市风采。二要对城市周边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地差价筹措开发建设资金。三要注意加强城市周边地带的土地利用及房屋建设的控制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形象,也是降低拆迁改造成本的基础性工作。四要投入人财物力,加强城市周边地带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完善功能,提升形象。
4.
加大互补力度,实现城乡有机融合。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依托,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进城镇化,要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引领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实现“三化”有机融合。同时,新型城镇化要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注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注重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时代文明向农村扩散,让城镇化的进程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过程,以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5.
加大挖潜力度,保证群众得到实惠。
新型城镇化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支撑。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生产关系,今年被明确为我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两条主路径,其内涵包括加快农业社会化、市场化步伐,提高专业化、高效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升综合生产效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建设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鼓励农村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专业合作、劳务合作、投资合作等。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集约化。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污水垃圾一体化处理,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6.
加大传承力度,维系农耕生态和谐。
推进新型城镇化,还应留住农耕文化的根。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因为生产生活的高度净化,构成了文化不断演变的过程,这也是农耕文化的来源。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以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应注意借鉴和汲取农耕文化的理念,保护传统民俗、传统民居和地方特色文化,弘扬鲜明的地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优良的传统人文精神,维系生产生态生活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