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论坛材料之八(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 发布日期: 2014-08-29
  • 阅读次数:
  • 字号:[ ]

委员论坛材料之八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农工民主党通州支部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的无差别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制度设计上要着眼农民,涵盖农村, 建立城乡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农工民主党通州支部就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一课题,深入镇村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农村基础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幼儿入学率达 98 以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建成了一批省优质幼儿园。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 调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 布局 ,着力改善保留学校的办学条件。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 ,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 99.5 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强化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参培率达到 95 以上,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有了新的提高。
2. 农村基本医疗 回归公益性轨道。 大力整合农村卫生资源,实现每个镇办好一所卫生院的目标。大力实施卫生院提标改造工程,已有两家卫生院住院楼新建工程即将竣工投入使用。推进新一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所有村卫生室将全部实现政府或集体举办并达到省定基本建设标准。新农合制度巩固发展,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明显增加,实现了农民门诊费用即时结报。镇村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大大减轻了农村居民用药负担。
3. 农村 基层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以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大了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各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增设了公共电子阅览室;新建一批文体广场,设立了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各村居均建有 50平方米 以上的文化室,建成文体广场或小游园。对农村群文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采取“请上来、送下去”的方式进行普惠式培训,建立了1000多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各镇也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挖掘农村和社区的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二、存在问题
我区农村社会事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有些方面甚至还走在南通乃至全省的前列,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我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瓶颈问题没有能够突破。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明显偏低,保教能力不强,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仍处在较低水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还不相适应,学校之间的师资流动还不顺畅。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仍然存在,素质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二是农村医疗机构房屋设备人员等严重老化,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与我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 镇卫生院房屋设施与同一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学校房屋存在10年以上差距;乡村医生队伍严重老化,近半接近或超过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还在工作岗位上,造成老人退不出,新人进不来的尴尬局面。
三是镇村各类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不够, 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难唱 主角戏 。农村 文化人 后继乏人,投入不足,公益性文化事业萎缩,文化设施闲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积习未改,糟粕文化还有市场等。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脱节,经费投入不足,城乡互动机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发展体制造成的。
三、对策建议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做到发展理念上坚持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规划上做到与城镇建设等其他规划有机融合,在发展过程中主动接轨城镇社会事业的发展指标,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
1. 夯实教育基础,让农民在良好的教育中放飞梦想。
要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促进教育公平,加强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每个镇按照省优质园标准办好一所以上公办幼儿园。落实幼儿园的独立法人地位,实现幼儿园编制、核算、管理“三独立”。按标准配备幼儿园专任教师、保育保健员和其他人员。高水平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逐步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按照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条件均衡水平。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学习借签崇川区经验,推进学校集团化办学、教育共同体建设和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和共享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编制标准以及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足专任教师及其他教学辅助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达到适度班额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城乡教师常态化流动制度,每年专任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流动条件教师总数的15
2. 扎紧健康篱笆,让农民远离因病致贫返贫的陷阱。
要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实施镇级医院提标改造。 针对镇卫生院房屋设施仪器设备落后现状,区委区政府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异地新建、原地扩建、维修改造等方式,分步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提标改造工程,分批做好常规必备设备的填平补齐工作,确保到“十二五”期末,重点发展的镇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省示范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落实人员编制,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建议编制财政卫生等部门要顺应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行镇卫生院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长效管理机制。要适当增加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可按照每万服务人口20人的标准核定乡镇卫生机构编制,其中12/万用于乡镇卫生院,8/万用于村卫生室,人员由卫生院统一招录、统一调配,真正实行一体化管理。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通过规范招聘程序进入编内管理,有效解决优秀乡村医生的上升通道。
3. 丰富文化内涵,让农民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使者。

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文化站、成人教育学校、党校等机构合署办公,整合人力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扶持和培育农村文艺团队组织,发动群众走出家门参与文化建设,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搭建广大农村群众适宜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使之远离封建迷信、邪教组织、恐怖暴力。引导和鼓励镇村企业、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整合企业、学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实现与农村文化的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到当地文化生活之中,鼓励他们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文明办丧祭祖整治活动为契机,努力改造乡镇民间音乐队和民间通剧团两支草根文艺团队。这两支队伍群众有需求,民间有市场,可以通过专业剧团的培训和指导,规范他们的演出形式和内容。引导他们在演出中把农村文化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从而有效抵制不良文化的腐蚀。政府还可以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让其提供巡回演出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 各地政协网站
  • 区县政协网
  • 站本地热门
  • 网站精选网站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