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家对教育事业的情愫

  • 发布日期: 2013-05-09
  • 阅读次数:
  • 字号:[ ]

 

一个企业家对教育事业的情愫


吉文林

 
1956 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通州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南通吉尔达集团公司总经理,通州市驻大连办事处主任。
 
在中国著名的造船基地大连,“吉文林”在造船业界是一块亮闪闪的牌子;在中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南通,“吉文林”在教育界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白手起家,把一个小小的名不经传的校办厂建设成闻名遐迩的吉尔达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成为通州市前20名利税大户;他出资出力,把一个占地26亩的通州市平潮中学发展为面积200亩、资产过亿元的省内外知名学校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他被家乡人誉为“平潮的张謇”。
 
志存高远  艰苦创业
吉文林1972年毕业于南通市第一中学。虽然成绩优秀,但正值“文革”,家里又很穷,上大学的梦破灭了。他兄弟姊妹5个,排行老二,婚后一家四口挤在一间破旧平房内。他夫人回忆说,那时,煤炭炉子晴天放在屋檐下,雨天放在大门边,两个孩子坐在床前踏板上吃饭。为了生计,吉文林苦学了冷作电焊手艺,别看他白面书生,温文尔雅,可干起活来很有虎气。他每天骑一辆自行车,东跑西奔找活干,后来有了一辆摩托车,大江南北到处闯。由于他吃苦耐劳,忠诚守信,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哥儿们也越来越多。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便拉起一支队伍,当了“山头王”。他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勤奋,就会成功。他根据当时的环境和自己的特长及将来的发展前途,最终选择了造船专业。他开始跑图书馆,跑新华书店,专找船舶书籍资料,白天干活,晚上攻读。他抄了叶剑英老帅的一首诗“攻城莫畏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贴在床头。夜深人静,独坐窗下,边读边思边做笔记,疑难问题集中起来跑到上海交大、镇江船舶学院向专家、教授请教。用他的话说,那段时间,他对船舶理论的酷爱到了着魔的程度。“苍天不负苦心人”,3年他竟自学完了大学4年的船舶理论课程,并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船舶制造业的本科文凭。经过十多年的打拼,拉起了一支队伍,闯荡在江淮大地,也积累了一笔财富。
1991 年,事业发展势头正旺时,他与当时在平潮中学主政的王炎斌校长情投意合,一拍即合。他带领四五十个工人、100多万资产来到平潮中学办起了校办厂——江海钣焊厂,从此,它与平潮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要问吉文林为什么肯把这块做成的蛋糕与平中分享呢?他坦率地说,一方面当时的校办厂可以享受国家一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把蛋糕做得更大;另一方面,自己没能上大学是一种遗憾。他想尽自己的能力办一所好的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为了把事业做大做强,他把视线投向国内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大连造船新厂。吉文林深知,要在大连站稳脚跟,前途宽广,但要有真本事,靠吹牛是没用的。他深谙要想在大连安营扎寨,必须锻造一支技术过硬、品德优良的工人队伍,必须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严明规章制度,尽快使自己带去的“游击队”成为“正规军”。于是,他在高三落榜生中选拔一批能吃苦又好学的学生,集中3个月进行“军事化”培训,学技术,学政治,学法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大连工地。并在他们中间建立团组织,成为大连团市委旗下第一个外来打工者团支部。同时,他从建章立制入手,狠抓企业现场管理;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技术进步力度。不久他的科学管理、技术质量在几百家同行竞争中独占鳌头。他第一次为挪威建造的大船质量优异,赢得了老外和厂家的信任,最终在大连站稳了脚跟。
 
情注教育  热心事业
当企业愈来愈红火的时候,吉文林把资金一批又一批地投入他所深爱的平潮中学。近20年来,尽管平潮中学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是,吉文林热心支持平中发展的这根纤绳一点也不松劲。
与平潮中学合作之初,平潮中学正处于低谷时期。为稳定人心,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吉文林当年就为每位教职工做了一套西服,发放春季慰问金,并投资建了一座教师办公楼(请老省委书记江渭清题的字),学生实验楼(为表达对吉文林的感激,又称文林楼),有位老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我在平潮中学几十年,第一次享受到这么好的福利待遇,平潮中学起死回生了。”
许多平中人对10多年前那场建校之争至今仍记忆犹新。一位老教师回忆说:“1996年,因建造平潮南大桥,平潮中学的操场被占用了。怎么办?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在原校址东侧征一点地,那样,花钱少,也没有风险;另一种是跳出老区,开辟新区,建一所新校。但这样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风险大,风险又有谁来承担?在举棋不定之际,吉文林站了出来,他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分析了开辟新区的得失利弊和光明前途,并愿意筹措资金,承担风险。他的这一远见极大地鼓励和支持了当时的校长吴晓晖,从而一个崭新的平中就在他们的相互支撑下起步了。
平潮中学1997年晋升首批南通市重点中学,这是平中发展史上迈出的一大步。但要挤入省重点中学行列,硬件软件都有较大差距。吴晓晖校长找到吉文林商讨大计,吉文林问:“一期工程要多少资金?”吴晓晖扳着指头,说要2000万,通过教师集资,银行贷款能解决1000万。吉文林已经明白了吴晓晖的心事,右手朝胸口一拍,说:“这样,我与你各执一半,行吗?”吴晓晖喜不胜喜,就是要的这句话。吉文林为表诚心,当即与吴晓晖按民间习俗,伸开右手,两人紧紧勾了一下指头。接着由教育局出面,江海钣焊厂与平潮中学正式签订《投资协议书》,当年300万到帐,余款来年到位。
已经晋升为江苏省重点中学行列的平潮中学2000年又将进行二期工程,学校再一次面临资金问题。吴晓晖了解吉文林的家底,他已投资学校不少钱,企业还要扩大规模,因而没有主动找他,只是在教职工会议上动员教职工献计献策。吉文林也深知吴晓晖的心意,遂向吴晓晖表示:“二期工程的四大硬件,我俩还是来个‘二一添作五’吧。图书馆、体育馆由你负责,学生公寓和师生食堂由我承办。”一锤定音,第二年上半年,一幢设有1640个铺位的学生公寓和一座可容纳1800多人同时就餐的师生食堂如期完工,一座新型的平潮中学屹立在江海平原,吸引了八方眼球。从此,要来平潮中学就读的学生日益增多,2001年暑假竟有7500多名小学毕业生到该校报名就读初一,其盛况不仅通州教育史上空前,就在南通地区也少见。为了解决远程学生的往来困难,学校起初向社会租用车辆来接送学生。期间,吉文林又多了一份心思,何不用校车更方便、更安全、更节省?他又与吴晓晖不谋而合,于是由他投资的18辆校车成为平潮中学在江海大地上最闪耀的一道风景线。许多家长赞扬说:“平潮中学如今办到我们家门口了,孩子上学再不用担心了。”2001年,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组的同志在平潮中学的验收大会上这样评说:“平潮中学发展如此快,如此好,一是靠的吴晓晖校长的点子,二是靠的吉文林副校长的票子。”一语中的,诚哉斯言!
平中人更为津津乐道的是吉文林把企业管理机制引进学校,在全校树立起人才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学校根据工作绩效拉开分配差距,打破长期“吃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出台了基础奖和成果奖等激励机制。基础奖,只要完成岗位工作量,人人都能享受到。成果奖则不封顶,差距有五六万之多,这种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当时全市学校独此一家。一石击起千层浪。平静的校园沸腾了,教师情绪高涨了,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所以说,吉文林的眼光远,远就远在他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企业化管理学校的一个起止点。他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也引起过怀疑。理由是:有些学校曾实行过市场化、企业化操作管理,却越来越不景气,最后导致关门,平潮中学这样行吗?事实已经做了最好的回答:多年来平中始终处于快速发展中,连中央几家权威媒体都承认这种改革是“平中现象”,加以宣传报道。吉文林对他的管理模式是这样解释的:学校当作企业办,又不能当作企业办。当企业办,是因为二者管理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也能相互借鉴;不能当企业办,是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它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不能把眼睛死盯在“钱”上,只为赢利,甚至杀鸡取卵,这样办下去,迟早是要垮台的。只有重视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得到社会承认,学校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厚德载物  高风亮节
有钱人未必廉政,有权者未必自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并不少见。可是吉文林不同,他有钱,在一定范围内也有权。但他始终低调做人,修身养性,是一个“自律”的企业老板,一个“廉政”的党员干部。
吉文林虽然有名、有权、有利,但他从不彰显自己,突出个人,而是甘当配角,愿做参谋。尤其在用人问题上,从不谋私,任人唯贤。他的公司蓬勃发展,越办越强,尽管他的许多亲戚也从事同一行业,然而在主战场大连,统管公司事务和上千职工的领军人物却是“外头人”。2003年初,吴晓晖校长即将离任,上级任命吉文林全面负责学校工作。这年秋,学校改为股份制,作为大股东的吉文林坚决不任校长和董事长之职,极力推荐年富力强的张斌担任学校一把手,自己甘当配角。在当今企业家或政界中,能这样做的人恐怕不多。笔者长期负责学校宣传工作,常与他聊起宣传报道事宜,他都表示:“领导与教师,要多宣传教师;校级领导与中层领导,要多宣传中层领导;至于我,最好不要宣传。我认为,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该姿态高,风格高,一个职务或者一种权力,应该让最合适的人去担当。在企业,钱只要用对了,谁去管都一样。在学校,让比我年轻比我更懂教育的人去管理,去锻炼,既能让他发挥才智,又会使他更珍惜手中的权力。”这就是吉文林的宽广胸怀和管理之道。他认为:“学校董事会、监管会有一整套监督管理机制,如果有人不称职,监管机制一定会对他产生制约作用。而我,则把精力放在多看、多学、多想上面,更好地去想想明天的事业该怎么办。”
吉文林每次到大连工地去了解情况,厂领导给他安排豪华宾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一下子走到工人中间,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说;“我是来了解工人情况的,他们白天上班,接触较少,只有同桌共餐,晚上住在一起,才有更多机会了解情况。”找吉文林办事的人很多,这中间自然也有人要对他感恩报答。吉文林有个原则,凡要集体讨论的事,他从不个人武断;凡他能做主的事,他会干脆利落,及时处理。但他从来不收受他人钱物,也有朋友偷偷将红包放在他家电视机或冰柜上,可事情办好后,他都原封不动退给人家。不过,他也不是绝对不受“礼”。有时朋友送他一盒茶叶,他会放到办公室招待来客。笔者有个亲戚因他的关系到大连造船厂打工,为此,托笔者送了10斤泰兴小麦酒给他。他接受了,然而,他热情地挽留笔者与他中午共餐,说:“你的酒,我的菜,随茶便饭。”他夫人有些抱歉,说家里没有什么过酒菜,要到食堂去买一点,被笔者劝阻了。结果就是四样头——一碗鱼,一碗豆腐,一盘花生米,一碗青菜。这也就是吉文林的平常生活。他穿着更是简单。他夫人说,吉文林从来不肯添置新衣服,前几年身上没有一件高档衣服,近几年儿子、女儿为他买了几件较高档衣服,他平时也很少穿。他除了出差穿双皮鞋,平时上班都是穿一 双他 夫人手工扎的老布鞋。他的要求是,只要干干净净、平平伏伏、穿得舒服就行。他家婚丧喜事,能瞒则瞒,瞒不了的,同事们来了,宴请以后,将红包原封不动退回,还要补上一份小礼。学校一位中层干部说,吉书记为大家放了样子,今后其他干部就不好搞特殊了。
笔者听他的一位亲戚这样评说吉文林:“他对内严明,对外开明。”于是,笔者就按他的话要他拿出几件证据。这位亲戚说,他的妻舅舅家住刘桥,生活不宽裕,想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听说平潮中学食堂每天都要进一些牛奶,他想做这笔生意。找到吉文林,吉文林没有答应。可没过几天,这笔生意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头子做了。外面的朋友只要有困难他都鼎力相助。2000年,平潮中学一位学生考取苏州大学,家庭困难,上不起学,家长与他素不相识。他得悉该生的家庭情况后,二话没说,为该生代缴了学费,让他顺利入学,以后每月都资助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吉文林每年家里都要接受几个特困生,多则七八个,不但无偿地供应他们食宿,他夫人还为这些孩子铺床晒被洗衣服,成了他们地道的保姆。然而他对家属子女要求很严,厂内校内事不让他们参与,教育他们勤奋努力,遵纪守法,做好公民。他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子女说:“我培养你们是做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但不能包养你们一辈子,从现在起,你们要靠自己去奋斗去创造,只有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才是最幸福的人。”他的两个孩子也很争气,当年都考取重点大学,并且都取得了硕士学位,如今都成了家,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奉献。
吉文林曾对笔者说过:“钱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用的不当,一害别人,二害自己。用的得当,造福当代,利及子孙。我热爱教育事业,舍得在教育上花钱。”一名教师初次来他家,见他家的家具陈旧,摆设简陋,地面还是磨的石子,简直不可思议,不禁感叹:“这哪里是个老板的住家,我住的都比他的档次高。总说他有钱,有钱人哪里是这个样子?”然而他资助学校建造的实验楼、师生食堂却在全市堪称一流。
吉文林今年54岁,可他的仪态和心态依然如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那样坚利、爽快,其事业心、上进心几乎不逊当年。笔者问他,金融危机对他的企业有无影响时,他舒了一口气:“怎么没有呢,搞制造行业的没有不受冲击的,不过,我们早就有些准备,制定了一些应变措施,所以目前的影响还不算大。”谈到学校未来时,他认为:今后学校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简单说就是加大软件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笔者最后问到他今后对学校的打算时,他爽朗一笑:“只要赚了钱,就要继续支持学校。为教职工服务,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简洁明快的话语,道出了一位企业家对教育事业的情愫,表现了一位学校领导对自己事业的执著精神。
  • 各地政协网站
  • 区县政协网
  • 站本地热门
  • 网站精选网站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