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执帅 德功双馨
◇
觉 正
◇
1918
年8月出生,江苏海门人,大学学历,通州市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常委。现任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通州市香光寺住持。
他,是一位拓荒的行者,护教弘法,德功双馨,其人令人敬仰;
他,是一位敏慧的智者,佛语禅言、人生哲理,其言令人开悟;
他,是一位慈悲的仁者,悲心拔苦、广施善举,其行令人折服……
他,就是连任三届通州市政协常委,通州市政协最年长的委员,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觉正。
佛门高僧 爱国情深
时今,除了国家政要出访,有多少享受红地毯迎接的礼遇?在浙江,觉正长老的弟子们用隆重的礼仪迎接他们敬重的师父。前不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协会长、80多岁的根通大和尚专程来通州,前往二甲香光寺会晤觉老,两位佛门高僧共叙佛缘,感念情深。觉老佛门经历七十余载,弟子遍及海内外,云集江浙沪,德高望重,深受弟子和各界人士敬重。
觉正长老1918年出生于海门一个信佛的家庭,或许是天资聪颖,或许是家庭熏陶,孩提时代,他就对佛教知识和礼仪知之甚多。17岁时,他决然离家数十里,到通州三余禹稷庙出家,法号“觉正”。其后,又随师入住二甲香光莲寺。其时,国门不幸,日寇横行,家庭和佛门屡遭坎坷,直至1945年,27岁的觉正才得以至宝华山受戒,考入常州天宁寺佛学院。1947年,他转到上海,开始长达半个世纪在沪、浙的佛门经历。
世事艰辛,国家兴衰,这位具有爱国之心的佛子与党和国家风雨同舟。1949年,他与上海民众喜迎上海解放。当时,人们对党的宗教政策有误解,对共产党治理社会能力有怀疑,宗教界人心不定,而觉正用他的勇气和胆识,在上海这个鱼龙混杂的大都市主持了长达十年的讲经活动,不只弘扬了佛法,更加深了上海宗教界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感情,觉正也在上海佛教界建立了威信。世事多变,“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对于宗教界更是灭顶之灾,寺庙被砸、佛像被毁,僧尼被打入“牛鬼蛇神”,许多人被迫“还俗”……而当时形如“禁闭”在上海龙华寺的觉正,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他心中的一片净土,千方百计守护着千年古寺的佛产。粉碎“四人帮”后,觉正积极奔走呼号,辛勤操劳,为上海恢复玉佛寺、龙华寺立下汗马功劳,这两个古寺成为“文革”后全国较早开放的重点寺院。玉佛寺经历“文革”刚开放,香客游人就纷至沓来,而当时寺里仅有几名僧人,觉正任知客负责接待工作,每天光接待外宾团队就有好多批,外宾提问的内容也很多,已是花甲之年的觉正废寝忘食做好工作,坚持维护国家形象,各方面好评如潮。此后,香港、杭州、上海等地寺院纷纷礼请觉正去当方丈,觉正一生谦恭,婉言谢绝。直至1984年,浙江普陀山妙善方丈一再求贤,才应邀到法雨寺任都监,当时他已年近古稀,而被批准开放不久的普陀山却是满目荒芜,人才不济,百废待兴。觉老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为复兴普陀山海天佛国作出了贡献,赢得了教内和各界的敬重,被选举为佛教协会副会长,数千名海内外信众纷纷皈依觉老。直至今日,海内外弟子仍深深眷恋师父,每每专程来通参拜看望。
觉老作为佛门之子,几十年风雨变迁,他对党、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弥深。他爱国爱教,带领僧众坚持政治学习,党的十七大召开,他在宗教界最先组织学习,向大家解读十七大报告和党章中关于宗教问题的最新阐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根植通州 香光增辉
香光莲寺位于通州二甲镇,占地近30亩,虽偏离大都市,但前来礼佛拜访的海内外来宾和信众终年不断。寺院建筑精美,佛像庄严,四季松柏滴翠,鸟语花香,寺门外的九龙壁、石经幢、牌坊独具佛教特色,寺门内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钟鼓楼等建筑,为南通寺院建筑之精华,刚刚建成的弥勒阁更是为香客和游人赞叹,寺院浓烈的佛门圣地的氛围,真让人有远离尘世之感。这是通州已建成的寺庙中规模最大、建筑最精致的寺院。这也是觉老晚年为通州民众作出的的一大贡献。
二甲香光莲寺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为通东地区极有影响的寺院,近代著名教育家江谦常来寺讲经并为寺院题名,觉老初出家时也曾随师入住香光寺。改革开放后,二甲镇获批一处佛教活动点,因原香光莲寺建国后已改作医院,易地另建了三间平房作大殿。尽管简陋,但觉正法师获悉后十分欣慰,专程从北京请回一尊玉佛供奉。此后他就把通州当作自己的故土,以祖庭建设为已任,倾心倾力为香光寺复建操持。1991年,他回通参拜祖庭,再次捐款20万元。他不顾年老体迈、旅途劳顿,经常往返奔波于苏、浙、沪,还亲赴新加坡、香港等地筹资,并动员海内外弟子奉献。当时虽已开放,但左倾思想仍影响社会,光复这样一处宗教场所难度可想而知,觉老以他老骥伏枥的壮志,飞燕衔泥的精神,亲历亲为,从一点一滴做起,共筹资1000多万元,使香光莲寺这一通东名刹重现于世。此间,通州有关方面诚诚邀请,通州佛教信众殷殷期盼,觉正法师于1994年被礼请兼任通州市佛教协会会长,1998年,觉老在八十岁时又一次作出常人难信之举:离开声名遐迩的海天佛国普陀山,离开含泪挽留的数千弟子,法驾北移,根植通州,来香光寺主持复建工作。此后,通州市就有了一位“国宝”级的佛门高僧,香光寺在他的主持下,道风纯正、管理严谨,环境优美,成为江苏省、南通市模范宗教活动场所。通州市的佛教也在他的带领下健康发展,声望倍增。
领衔南山 圣景奇现
祖国版图上的南通州,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文化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历史上古寺名刹众多。改革开放后,陆续恢复了一些佛教活动场所,但仍不能满足信教群众的需求。社会协调发展不可能再现寺庙林立、随处皆香火的无序状态。如何既满足宗教活动需求,又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通州宗教界提出了易地重建南山寺的想法。
南山寺,原是通州主城区的一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通州民众对其感情深厚。改革开放后,政府将原南山寺留存的部分建筑归还佛教协会,还将城北一处念佛堂提供给南山寺,作佛教活动之用。但因环境偏僻、条件简陋,难以适应信众活动需求。2002年,市政府和上级宗教部门同意南山寺易地重建。社会各界期望南山寺建设不仅解决信众宗教活动之需,还能弥补通州特色文化场所和城市景观建设之缺。由谁执掌南山寺建设帅印?统战、宗教部门和佛教界不约而同寄期望于德高望重的觉老。自2003年起,觉老再一次披挂上阵,亲掌帅旗,操持南山寺建设的大计。建设这么大一个宗教活动场所,土地、资金、设计、人员等都是一个个难关,光土地问题就一波三折,耗时三年多。作为宗教部门的负责人,我已记不清我们统战、宗教部门多少次与觉老商讨南山寺建设问题,但我清楚地记着他在争取选址时的热切期盼,征地曲折时的揪心落寞,用地解决后的激动欣喜,筹措资金时的辛劳运筹,建设过程中的关顾操劳,培养后学的热诚大度,奠基、落成、开光时亲自主法,初具规模以来的欣慰与操持……与这样一位前辈一起组织这么大的工程,我们有时都不忍心去找他商量,但觉老反而一次次主动和我们交换情况,商量办法。甚至于这几年间,觉老因身体原因数次去上海、南京就医,病榻前,他与我们还在商量南山寺的事情,与弟子们还在宣传南山寺建设。南山寺工程启动时,寺院只有20万元的积累,而单设计费就需要几百万,当时的困难,真是令人无法想像。第一笔个人善款,是觉老和他以母亲名义捐来的16万元,第一笔单位捐助,是觉老要求香光寺支持打围墙的20万元,而天王殿、观音殿、药师殿等主要殿堂和数百万元塑佛像的善款,大多是觉老动员弟子和有关人士做的功德,庄严独特的千手观音塑像是觉老亲自提出设计要求定制并捐赠的,作为他90岁献给佛门的心愿。通州南山寺开工建设三年来,已形成庄严、壮观、精美、独具魅力的建筑群,在宗教界创造了场所建设的“奇迹”。南山寺,已成为通州佛法兴旺的盛世之举,也是增添通州魅力的传世之作,很快得到市内外各界和海内外宾朋的赞誉,成为和谐通州的一张名片。
弘法利生 慈航普渡
觉老虽为佛门高僧,弟子们敬其胜于父母,但他坚持修行、生活简朴,数十年过午不食。而对社会,他本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爱心,“用出世心,做入世事”,慈悲为怀,时常扶危济困。请看这几组镜头:
2005
年1月,通州市政协十届三次全会开幕报到处,通州慈善会专门设立了一个印度洋海啸捐款箱,一位身着僧装、仙风道骨的老人第一个走向前,捐款15000元,那是全市第一笔捐向异国他乡的海啸善款……
2008
年5月中旬,上海到南通的长江汽渡上,一位老人眺望着远处即将通车的苏通长江大桥,感受祖国天堑变通途的变化,这是觉老提前中止了在上海就医的行程,赶回参加通州宗教界向四川汶川地震捐款活动,第二天,他派人代他个人捐款5万元……
二甲一位少数民族学生,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他每年都派人送去生活补贴,并叮嘱其好好学习……
二甲敬老院的老人,每年都能收到比他们更年长的觉正老人派人送来的慰问金和慰问品……
特困户、病残人、贫困学子,每每得到觉老的资助,经济薄弱村做路、造桥,觉老经常捐款……
近几年来,宗教界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觉老的引领下,通州各佛教场所踊跃付诸实践,纷纷组织慈善活动,扶贫助残、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慰问孤寡老人、资助慈善和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市佛教界各类善款已达100多万元。在通州和谐社会建设中,觉老又是宗教界一面鲜亮的旗帜……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是一位耄耋老帅!觉老,佛门的“僧宝”,通州的“佛宝”!正因为如此,通州市建立的市领导与民族宗教界人士挂钩联系制度,前后两任市委书记都挂钩联系觉老,并给他“善同南山”、“福如东海”的评价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