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职业化院长之路
◇
陈 建
◇
1961
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主任医师,南通市第十届政协委员,通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通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南通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近三年来,通州市人民医院名声鹊起: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创建无红包医院先进集体,通州市和谐医院创建工作标兵单位、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机关单位党建工作示范点、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通州分院……一个个闪光的荣誉接踵而至,这其中,既包含着600多名通州市人民医院员工的辛勤付出,更凝聚着一个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的领军人物的心智和汗水。他坚持走职业化院长之路,以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医院发展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他就是通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
从医学专家到一院之长
1983
年,陈建以优异的成绩从原南通医学院毕业,满怀救死扶伤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来到当时的南通县人民医院当了一名外科医生。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勤奋刻苦的钻研,陈建很快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在通州率先开展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椎体成形术、小切口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关节镜等10余项新技术,开展三项科研,被确定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通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成为通州赫赫有名的“一把刀”,众多骨伤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1995
年,医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德才兼备的陈建理所当然地被推荐到业务副院长的岗位。尽管十分享受在手术台前挥洒自如的感觉,陈建还是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医院管理上,在医疗和管理两个舞台上释放才华。十年后,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再一次调整,这一次,陈建被委任为院长。
带着领导的厚望,带着群众的期盼,陈建走马上任。他深知,新的角色需要新的知识。管理需要经验,但决不能依赖经验,要使医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科学理论。陈建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努力运用科学管理理论指导工作。无数个夜晚,他挑灯苦读;行业协会举办的一次次管理培训,留下了他一个个身影。为了系统掌握管理理论,他又挤出时间参加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课程学习。每一次集中授课,他总是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如期前往,如饥似渴地聆听来自欧美、港台等地的世界顶级专家学者的先进理论讲座。不断的充实学习,为陈建的管理注入强大的动力,他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了,思路更清了,措施更得力了。流程管理、营销管理、细节管理,一个个先进的理论被灵活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一项项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举措应运而生。在他任职以来的3年中,医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式发展着。
要做就做最好
从“一把刀”到“一把手”,角色的变化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多的奉献,也呼唤着更大的业绩。“要做就做最好”,这是陈建的座右铭。
上任之初,陈建就开始了深入的调研,与职工们促膝交谈,了解员工的心声、愿望;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陈建就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仔细把握医院发展的脉搏;像外科医生一样,层层剖析,探查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又像放射科医生分析X光影像那样,寻找医院工作中存在的瑕
疵
。经过深思熟虑,他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规划了医院宏伟蓝图,明确了“三年内建成基本现代化医院、五年内建成省内一流的二级甲等医院”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建立医院集团的设想。征用原粮食局地块,到“十一五”期末,投资
2.5
亿元用于医院改扩建,按照1000张床位、日门急诊1000人次的规模设计。
观念一变天地宽。围绕战略目标,陈建带领一班人奔波于各大医院之间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在反复比较之下,陈建选择了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医院量身定制了总体改扩建方案,一期工程建造
36000 平方米
的现代化门急诊医技楼和肿瘤中心,二期工程为第二幢病房大楼和综合中心楼。规划确定后,他带领分管院长完善设计方案,找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支持。他的这番努力和苦心终于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理解,四套班子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医院的发展规划,并将改扩建一期工程列为全市重点建设工程,由市领导挂钩联系。如今,这个苏北地区一流的门急诊大楼已进入内部装饰阶段,今年9月份即将投入使用。
陈建看到,一个好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有助于科学决策,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因此,他牵头制订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3年内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省内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医院,所有楼宇实现光纤到层,千兆到桌面,工作站点达到500多个,具有经济管理、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医技收费、药剂管理、临床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综合管理、统计与分析、门户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并建有与HIS接口的PACS、LIS、RIS系统,实现与医保、农保的实时联网结算,有效整合医院各项业务及管理流程。这项规划,在南通地区处于领先水平,连前来检查的南通市卫生局的领导和专家们都啧啧称赞。
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
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在结构、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管理可以提高50%的效益。陈建深谙管理的重要性。他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只有把科学管理这个‘轮子’高速运转起来,医院才能滚滚前进,不断超越。”为了帮助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能力,陈建从紧张的财力中挤出60余万元,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培训中心联合举办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全院中层干部和后备人才中挑选了80人,从2007年6月份开始,进行了为期一年系统、科学的管理知识培训。这是一个创新之举。拿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高解春
教授的话来说,一个县级医院开展如此大规模、系统化的管理培训,在全国都不多见,显示了决策者的前瞻性和胆识。通过培训,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批既精通临床医疗业务又深谙医院管理之道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这项工作荣获2007年度全市人才工作创新成果三等奖。
陈建常说,好的管理,就是让不干事的人想干事,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他十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人事、分配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评聘分开,竞聘上岗,薪随岗变,按劳分配,按绩取酬,制订了包括岗位职责、考评细则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全院上下各个岗位做事有规范,考核有标准。他鼓励优劳优得,体现劳动的价值,出台了《通州市人民医院科研奖励办法》、《优秀新技术、新项目奖励实施细则》、《优秀进修人员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增强了医院的学术空气。
一方人才,振兴一方事业。陈建知道人才的可贵,把人才的培养作为建院之本。他规定,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来院工作,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和1万元,为他们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待遇、科研、进修、晋升、晋职等优先,为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对于具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的青年医护人员,陈建创条件、给机会、定目标、压担子,安排他们以项目为载体外出进修,不拘泥形式,不固定时间。消化内科青年医师徐春波2007年被选派到上海长海医院深造,被评为优秀进修生。一年的进修期快要结束时,陈建找到他,问他能不能独立开展胃镜、肠镜操作和治疗。徐春波回答可以,但不够熟练。陈建当即为他联系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安排他继续进行专项学习,直到能够完全独立开展消化内镜操作。领导的要求,是压力,更是动力。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徐春波熟练掌握了胃肠镜的操作技能,回院后,他独当一面,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干得得心应手。
陈建还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竞争机制,独树一帜地推出了星级护士、一针准护士和骨干医生评选活动。青年医生曹飞2002年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来院工作后,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科内外的一致好评。陈建看准了这颗好苗子,派他外出进修,并提出了明确的进修目标。曹飞果然不负重望,进修回院后,熟练开展了关节镜技术和手外科技术,开创了微创治疗关节疾病的新局面;同时成功开展了各种皮瓣、组织瓣的移植术,断指再植,手功能的重建,四肢神经、血管的修复,四肢严重毁损伤的保肢治疗等技术,在通州乃至南通地区都具有领先水平。在首批骨干医生评选中,曹飞毫无争议地成为其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一员。曹飞的事例,让年轻医务人员看到了希望,明确了目标。崭新的用人机制,使全院员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比技术、比服务,比贡献,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造就干部,锻炼员工,使医院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医院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业务总量逐年扩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医疗质量不断攀升,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在陈建任职以来,全院门急诊人次由2005年的20.24万人增长为2008年的23.3万人,住院总人次由2005年的1.41万人增长为2008年的2.3万人,手术人次由2005年的813台次增长为2008年的11291台次,病人综合满意度95%以上。
让病人看好病
陈建认为,医院发展的落脚点是让病人看好病。他领导下的人民医院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方法,规范医疗行为,构建和谐医院,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陈建一直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在全院推行了“133”质量管理办法,即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一个质量管理组织,院部、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控网络和重点科室、重点人员、重点病人三个重点环节管理。医院的人都知道,陈建院长喜欢搞“突然袭击”。有时晚上十一二点,他也会到病房转转看看,大到危重疑难病人治疗情况,小到病例书写规范,他都要适时抽查,了解第一手信息。各类会议上,陈建总是以确凿的事例、客观的数据对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问题,提出要求,结合平时的月、季考核,形成了检查、反馈、整改、提高的循环链,对医疗工作全过程进行管理,运用奖优惩劣和实行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医院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在今年5月份刚刚结束的等级医院复核评审中,受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他大力鼓励医务人员开发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加强专科建设,2008年,医院新增南通市级重点专科3个。与此同时,他积极引进“外智”,加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其集团分院。从2008年6月份开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每月选派专家来院会诊、查房、讲课,指导并参与手术;与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肿瘤会诊与治疗中心,双方通过网络和视频进行会诊和学术交流,并共同承担科研课题《胃肠道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灶的多药耐药性研究》;邀请法国布列塔尼肿瘤中心医院教授克里斯汀
•
谢纳尔来院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进行查房、会诊、讲座。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使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国际前沿理论,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也让通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患者在家门口得到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真正使老百姓受益。
“红包”、药品回扣一直是影响医院形象的“顽疾”。上任伊始,陈建就旗帜鲜明地向这一“毒瘤”开刀,在全院形成了“行医先修德”、“做名医更要做良医”的核心价值观,以创建“无红包医院”为载体,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将受收“红包”、药品回扣的不正当行为列入医院辞退规定,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医院不仅首批加入南通市“无红包医院”行列,而且连续二年获得南通市创建无红包医院先进单位称号。
他时刻关心百姓疾苦,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力推惠民医疗,推出了5个病种限价管理,限价后的治疗费用平均下降了300元;连续多年参与实施“光明工程”,2006年以来,共为300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累计优惠费用20余万元;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工作中,不讲条件,不计成本,共筛查患儿4769例,发现阳性患儿295例,收治入院72例,工作量在南通市同级医疗单位中遥遥领先。2008年初,医院接管了连年亏损的原第四人民医院,通过整顿和发展,使该院迅速解困,扭亏为盈,造福了一方百姓。
在他的倡导下,医院推出了多项无偿特色服务,深受群众欢迎。“送医下乡”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从2006年11月以来,无论是滴水成冰的严冬,还是挥汗如雨的盛夏,市人民医院每半月一次的送医下乡医疗小分队都会出现在我市某一个乡村,为当地老百姓义诊、咨询,提供部分免费检查项目,赠送常用药品。义诊活动真心为民的善举感动了淳朴的乡亲们。金沙镇七房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村比较偏僻,有很多贫困户就医比较难,人民医院医生到我们村送医送药,为老百姓服务,是对我们老百姓最大的关怀!”骑岸镇育民村村民说:“市人民医院到我们村里送医送药,是对老百姓的关心,尤其对残疾人、老年人等行走不便的,是极大的帮助!”三余镇新兴村村委会还代表全体村民给医院送来锦旗,衷心感谢送医下乡的善举。两年多来,义诊小分队走过了通州一个又一个乡村。东至黄海,西至平东镇,南至长江,北至与如东接壤的石港镇戴湾村,都留下了义诊小分队的足迹。目前此项活动已进行了48次,参加医务人员448人次,受益群众6000余人次,免费赠送药品53000余元,免费测量血糖1400余人次,发放保健资料13000余份。这样亲民务实的活动一直在继续。与此同时,医院与电台联办健康讲座,每周六中午安排院内专家通过电波宣传健康知识;开通87654321健康热线,无偿接受群众健康咨询,进行就医指导,为百姓提供高效、专业、贴心的服务。增加120急救车辆和人员,实行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相结合,畅通生命“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收费,为众多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陈建说,长期以来我国医院的院长都是从医学专家中选拔出来的,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与竞争,医院管理职业化迫在眉睫,种种迹象表明,凭经验管理医院的模式将被市场经济所摒弃,因此,他要走职业化院长的道路。如今的通州市人民医院在陈建这位职业化院长的带领下,犹如一艘巨轮,正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朝着基本现代化医院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