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虎将

  • 发布日期: 2013-05-09
  • 阅读次数:
  • 字号:[ ]

◇唐卫斌◇
1966年12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大学学历,通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
金陵,虎踞龙盘形胜地,历来为兵家所必争;南京,省会重镇,国家建设的主战场,必然是建筑施工队伍竞争之首选。这里群雄逐鹿,狼烟滚滚,具有特级、一级资质的施工队伍数以百计,比比皆是。潮起潮落,大浪淘沙,一拨又一拨的建筑大军,你来我往,或越做越强、或站稳脚跟、或淘汰出局。这里活跃着“南通铁军”的一支劲旅——通州建总南京分公司。提到通州建总南京分公司,业内人士无不啧啧称羡,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兼南京分公司经理唐卫斌是一员虎将。
唐卫斌,通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今年四十出头,中等身材,文质彬彬,为人低调,架一副无框眼镜,信奉“民本思想”,颇有儒者风度。从外表看不出是一位“亲率八千大军、年创十亿产值”的一员虎将,但就是他凭执着的追求,坚毅的性格,科学的管理,一腔激情,带领他的团队,在六朝古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干得风生水起……
倾听三十万地下冤魂的呐喊
他立下“军令状”
2007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在江苏省、南京市各界人士痛悼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的集会上,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时任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的罗志军,共同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新馆揭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工程建设者——唐卫斌及他的同事们无不百感交集,激动万分。二年前,该扩建工程招标会议上的一幕又浮现在他眼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专题纪念馆,它既是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又是对外配合国家开展民间外交及国际和平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未扩建前的纪念馆尽管对日本政府否认侵华史实而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卑劣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对呼吁世界和平,消弥战争敲起了警世之钟,但规模及陈列的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改扩建。省委、南京市委顺乎党心、民意,将此立项建设,并获国家发改委正式行文批准。在招标过程中,通州建总南京分公司与其他特级、一级企业一起初审入围。但面对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而效益几乎为零的现实,不少已入围的企业,经过各方面的考量,打起了“退堂鼓”。此时的唐卫斌没有立即作出决策,他独自驱车来到纪念旧馆,面对幽幽的灯光,累累的白骨,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68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又一次听到了每年的12月13日古城南京上空,洪钟的声声长鸣。他想:我是中国人,更是南京这块土地上的建设者,应该双手搞建设,铁肩担道义。对于历史赐于有志者的机遇,岂能轻易放过。为让白骨可以入睡,冤魂能够安眠;为让孩童不再惊恐,母亲不再泣叹;为让战争远离人类,和平洒满人间;为让屠刀化铸警钟,逝名刻作史鉴,他铁定了主意,哪怕没有一分钱利润,纵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拿下这一工程。无独有偶。南京大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也有这一想法,两人一拍即合,联手竞标,2006年10月终于拿下了这一工程,并向该扩建工程指挥部的领导、时任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永林立下了“军令状”:一定按要求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向南京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不能,甘愿接受行政、经济及法律方面的一切处罚。
按照分工,通州建总南京分公司承担该纪念馆扩建工程的馆藏交流区、万人坑、祭场及冥思厅的施工。它既要保证国家级文物的完整性,又要攻克一些重大的技术难题;它既要与整体工程进行有机衔接,又要不拖延工期,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完成这一神圣而庄严的施工任务,唐总和公司的同事们,殚精竭虑,倾力而为:
——祭起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在进驻工地前,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同志观看被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遗骸,使大家刹那间回到了1937年那个阴霾密布、刻骨铭心的日子,使心灵受到震颤,激发起强烈的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了全体参战员工打好这一硬仗的信心,以实际行动来追悼30万死难同胞的英灵。唐总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深知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建议公司党总支在该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公司党总支指定工程项目经理、老党员倪平为临时支部负责人。倪平同志既身先士卒,又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鲜红的党旗在脚手架上高高飘扬,使思想政治工作如涓涓细流沁入每个参建者的心田,从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该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施工期间,工地项目部要求每个员工,早上五点半就打铃起床,晚上九点钟必须熄灯就寝,保证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严格按照工序进程,合理安排施工,科学调配力量,精细施工作业,紧张有序推进。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唐卫斌十分关心员工的生活,要求项目部食堂每天制定食谱,做到每顿饭菜花色品种不一样,荤蔬搭配,营养又卫生,让员工每天吃上可口的饭菜,他来工地时,常与员工一起用餐,征询员工对后勤管理的意见,从后勤服务上保证了参战员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战斗。
——强化“质量第一”的品牌意识。工程开工伊始,老唐就向项目部的同志提出了以“鲁班奖”的质量标准搞好这一“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政治工程、良心工程。在具体的质量管理上全面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技术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定岗定责定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员对班组进行事先技术交底,并“现场监工”、跟踪控制;质量管理员则对工序质量全过程跟踪检查,做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在主要分项工程或关键部位推行“样板项”、“样板段”、“样板间”、“样板层”等引路的施工管理方法。唐卫斌还要求对主要工序进行录像,主要节点拍摄照片。遇有重大的技术难题,他还亲自登门,请东南大学施工研究院的郭振兴教授等现场指导,帮助解决问题,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的按时完成。
纪念馆扩建工程,既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又推广运用了一批新工艺、新技术,使企业的技术质量管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该工程已顺利通过“鲁班奖”申报省级初验,同时,还荣获了2007年度省文明工地称号。
面对八百万南京市民的安危
他甘当“急先锋”
当下的甲型H1N1流感正在全球蔓延,中国也未能幸免。它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6年前由南而北、由沿海向内地传播的“非典”疫情,对社会各方面的冲击,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与眼前发生的相比,可以说其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狂袭而来的疫情,考验着人们的意志,也在检验着各方面的工作。按照当时南京市政府的要求,正在率领广大员工向新的目标冲刺的唐卫斌,以高度的责任心,在狠抓施工生产的同时,周密细致的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抗击“非典”的各项工作部署。及时向各项目部下发文件、通报疫情、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要求指定专人给施工人员量体温、做记录,把防“非典”的药品一个不漏地分发到每个员工手中。由于措施得力,南京分公司的8000多名员工,无一感染,既确保了施工生产不受影响、正常进行,又为全市的“防非”作了贡献。
是年5月,正逢“非典”疫情肆虐的高峰期,南京市政府为抗击“非典”疫情,决定突击抢建南京市南山医院,并点兵点将把该医院的核心工程——医技楼的建设任务交给唐卫斌率领的南京分公司。老唐二话没说,颌首领命。其实,当时公司各项目部忙得不亦乐乎,根本抽不出人手来完成突击性任务。但强调客观,推卸担子不是他的个性。老唐深知“疫情就是命令”,越是在紧要关头,越是要经受住考验。大丈夫应以天下为己任,作为通州建总南京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了南京市八百万市民的安危,他甘当抗击“非典”这场突如其来战役的急先锋。
南山医院远离主城区,选址在南京市江宁区铜井镇丘陵地带,是一个设施先进(通风、供氧、呼叫、污水处理等设施)、功能完备(门诊、消毒、隔离、治疗、污物焚烧等功能)的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的现代化医院。施工任务重(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道路、绿化等)、时间紧(从开工到交付只有15天时间)、标准高(工程质量要求达到优良标准)。而作为该医院核心工程的医技楼,CT机房、B超室,摄像造影、拍片等关键设施全部集中于此。工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很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要在半个月时间内完成,更是难上加难。临危受命的唐卫斌,5月8日一回到公司,立即分别召开了公司领导班子会议和主要工程处负责人会议,研究制定南山工程会战的方案,进行战前动员。要求大家不负南京市政府和八百万南京市民的重托和期望,宁可掉几斤肉,也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工程进度只能提前,绝不能推迟。他现场点名抽调了三十多名精兵强将,组织了承担突击任务的“尖刀排”。5月9日下午,他就带领员工进驻施工现场,并按工程要求,排了“倒计时表”:以5月25日工程验收交付期为迄点,把每天的日程都一一排好,具体精确到小时计,如:5月24日粉刷装修工程全部结束;5月19日主体结束;5月12日基础结束;5月11日晚放线挖土;5月10日现场备料,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等等。由于指挥得当,调控有序,后勤保障有力,工人情绪高涨饱满。南京分公司承建的医技楼工程质量最好,施工速度最快,是整体工程中最早交付的单体工程。为此受到了南京市南山工程指挥部的表彰。在庆功酒会上,时任副市长戴永林拉着唐卫斌的手说,你立了头功,我敬你一杯。是啊,从5月9日起,唐卫斌就一直在现场组织施工人员,调集工程材料,现场坐镇指挥,24小时连轴转。在15天的日日夜夜里,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无论怎么形容也不过份。他脸晒黑了,嗓子喊哑了,腰椎盘突出症的老毛病又犯了,人整个儿瘦了一圈。但此时此刻,他笑了,很苦,也很甜。
心系八千农民工兄弟的冷暖
他订下“铁规定”
搞建筑离不开农民工这个话题,中国的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又被城市边缘化。这些背井离乡者,在陌生而又喧嚣的城市,想觅得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并渴望有朝一日自己或至少自己的下一代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但现实的情况,他们又很难融入城市。农民工兄弟大多谋生的技能单一,性格孤僻而又敏感,怕人们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习俗、克扣他们的劳动所得,在建筑行业打工的农民工更是如此。出身于农村的唐卫斌有切肤之感,视旗下的农民工如兄弟,十分同情和呵护他们。他要求公司的每个管理者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倾听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生存权和劳动权。老唐认为,这既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最本质的要求,也是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此,他订下了三条“铁规定”:1.无论出现何种情况,年终分配时,各项目部一律不得拖欠农民工兄弟一分工钱;2、无论工期多么紧,一律先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再上岗;3、无论工地条件多么简陋,农民工吃要有食堂,住有活动板房,让他们吃好睡好,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和工作条件。
唐卫斌每次下工地,都要向项目部经理了解农民工兄弟的生产、生活情况,察看工地食堂是否清洁,生、熟食品是否分开,供应品种是否多样,就餐是否满意;到职工宿舍,检查供电设施是否安全,通风条件是否到位,员工住宿是否拥挤……
考虑到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他尤其注重抓工地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老唐常常对身边的同志及项目部的头头说,安全是员工的生命。如果因我们的管理不善,导致出现重特大伤亡事故,不仅给当事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轻者终身残疾,重者毁了一个家庭,更有甚者,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出于对人生命的敬畏及对和谐家园的守望,我们务必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由于安全生产措施扎实,多年来,南京分公司员工重伤事故率低于0.12%,施工现场安全合格率为100%,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
唐卫斌悉心关爱农民工兄弟,按照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办起了南京分公司农民工业余总校,自任校长,并要求有条件的项目部办分校。讲课内容除技术质量、安全生产、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向他们讲解遵守《南京市民守则》、《南京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的内容和意义。使他们知道自己从进入通州建总南京分公司的第一天起,就是公司团队的一员,也是南京市的一名市民,时时处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于自己的双重身份。和风细雨的教育、严格规范的管理,使公司出现了“三少三多”的喜人局面,即:滋事打架的事儿少了,遵章守纪的员工多了;到公司胡搅蛮缠的事儿少了,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员工多了;拖欠员工工资的事儿少了,尊重员工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项目部经理多了。近几年来,南京分公司没有发生一起社会恶性治安事件,工地辖区和工程业主对公司的队伍管理都给予较高的评价。为此,南京分公司业余总校还被评为南京市“二十佳”。领到这块铜牌的时候,唐卫斌笑着对笔者说,稀罕的倒不是这块铜牌,而是透过铜牌看到农民工兄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他们正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司员工,融入通州铁军阵营。
行文至此,有人会说,写建筑领域的人和事,主要是扩规模、争效益、抓安全、强质量。你们舍此不写,原因何在?老实告诉你,没有别的,篇幅有限。如你还有疑问,请到公司三楼的荣誉室,各种铜牌、锦旗挂满了墙,几十尊扬子杯、金陵杯在这里熠熠闪光,它们会告诉你,唐卫斌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创业故事。






  • 各地政协网站
  • 区县政协网
  • 站本地热门
  • 网站精选网站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政协